我之前突然就很爱思考,尤其爱躺下准备睡觉前想想人类,想想宇宙,想想睡眠本身。最后突然竟然就怎么都睡不着了。再后来连续几天彻夜失眠,害怕至极,查了知乎发现一个神答案。从那以后闭眼几乎就能睡着。 我觉得这个答案太神了,不仅能被我用,也许以后还能给我的孩子用。。。[捂脸 我是多么的爱操心]收藏了真怕以后答案被删了,改了,或者知乎出现变故(别打我)而找不到了,所以特此复制一遍。
原文链接: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9764256/answer/46646576
复制原文内容:
作者:肖遥生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9764256/answer/46646576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你每天11点就上了床,有时候还吃点药,打算11点半至12点间睡觉,拿起手机刷了刷,快到12点了,似乎没什么倦意,放下手机,进入睡眠状态,可是脑细胞更活跃了,一幕一幕跟放电影似的,“努力”睡了一会儿,睡不着,算了还是继续看手机吧,到了一两点,终于有些困意了,握着手机睡着了,结果中间醒了过来,一看手机,才三四点,并且异常清醒,瞬间泪崩……
失眠的人,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遭遇。
普鲁斯特也是如此,《追忆似水年华》七大卷开篇就说,「好久了,我一直早睡。有时,蜡烛刚灭,我的双眼随机闭上,快得来不及思量:“我睡了”。半小时后,我想到应该睡着了,这个想法反倒把我弄醒了」。
可我知道,你绝对不会像这位文学大师一样,仅仅因为睡前妈妈没来道声晚安就辗转难眠;你也不会像这位内心敏感的忧郁少年一样,将自己失眠的经历写成30页的日记。
更何况,如果你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白天起得晚,然后在正常时段无法入睡了,便不必庸人自扰,那不叫失眠。
真正的失眠,是本来就起得早,也忙活了一天,本该早早累趴,进入梦乡,却陷入一开始提到的那番境遇。
问题是:我们为什么会失眠?
生活压力大引起的焦虑固然是最普遍的因素,但毕竟它只是外部原因,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。
睡觉是一项自然的身体活动,不是欲想的行为,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动,是身体释放出的一段段流水似的、井然有序的感觉,告诉你,哦,困了,你也不带任何思绪地接受了,便睡着了;而不是心理活动,跟挂了个闹钟似的,不断催你,该睡了!该睡了!该睡了!每隔5分钟催1次,这要能睡得着那就是见了鬼了,往往是适得其反,换来越“想睡”越睡不着的遭遇。
所以失眠的问题出在:你只是“想睡”,心理活动上的“想睡”,身体却没有任何“想睡”的意思。“想”大大多于“自然的困意”,于是失眠开始了。
印度哲学家奥修也说,「人们认为他们无法入睡,人们认为他们的身体没有什么不对劲。他们的身体并没有什么不对劲。他们的身体跟以前一样健康,事实上比以前更健康,但是有某些东西深深地进入了他们的头脑:他们认为他们必须去做每一件事,然而睡觉时不能够被做的,那不是“做”的一部分,你必须“让”它睡,你无法做它,它不是一项行动;睡觉是自动来临的,它是一种发生。」
平日里的生活太紧绷了,太不自然了,遇到睡觉这样“自然”的事情,紧绷自然成了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。
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,郁结在脑海各个角落,白天,尚有其他事务填充大脑,暂时掩盖放不下的种种。一到夜深人静,身体、心灵卸下了一切防备,无处安放的思绪开始翻滚绞痛,不安宁了。
想睡+紧绷+放不下的种种,真乃失眠标配三件套了。
既然想睡又睡不了,那就别睡了;既然紧绷又放不下,那就做点别的事情,把不安分的因素赶走。
不妨拿起一本书看看。《存在与虚无》固然算得上催眠利器,但我估计你没看几个字思绪就跑到九霄云外了;《2666》固然能用大量离奇的情节满足你的猎奇心理,但我估计你的耐心遇到一整块一整块、一大段一大段、就是不另起一行的文字时,便默默认输了;《肉蒲团秘本》固然吸引人,但我怕你看了会做别的事,让人兴奋的事。
就看些带点温度的小说。像什么,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《通向蜘蛛巢的小径》《安吉拉·卡特的精怪故事集》《吉卜林动物小说》《泛若不系之舟》《快乐王子》《厨房》《罗生门》《面纱》《蜘蛛女之吻》《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》《一个人的朝圣》,就挺好的。
最好不要用手机或Kindle看,以免刚一睡着,手一松,利器把自己砸醒……
你开始慢慢放下种种,思绪化作一小束精神体,跟随作者的笔触进入故事的脉络,在里面惬意游走,徜徉,偶尔开个小差,再平缓地拉回来,累了,文字自然不会强拽着你继续翱翔,它在你思绪渐渐停滞的时候,便欣然放手。你只需不费力气地放下书本,顺应身体的信号,便安然入眠了。
“数羊”的本质也是如此——不让你胡思乱想,打断你过于猛烈的“想睡”的念头。不过你要是边数边想着这羊的品种、长什么样,这羊毛的手感、软不软,这羊的肥瘦、好吃不好吃,越数越兴奋,那就没救了。
一句话,让身体重回“自然”,丢掉细枝末节,忘却庸人自扰。一切由宁静而生,一切归于宁静。